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教育动态> 综合新闻> 正文内容

在“金种子”园地发现数学之美——南通开发区“数学+劳动”跨学科融合研讨活动在竹行小学成功举办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8日 点击数:

【至善·课程】在“金种子”园地发现数学之美——南通开发区“数学+劳动”跨学科融合研讨活动在竹行小学成功举办

南通市竹行小学 2024年06月06日 17:43 江苏

 

 

“金种子”园地

发现数学之美

——南通开发区“数学+劳动”跨学科融合研讨活动在竹行小学成功举办

 

 

点击播放视频

PART 1

 

实践活动

 

 

这次跨学科融合活动在竹行小学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次有趣的“金种子”园地数学探索之旅!

 

二年级《植物知多少》

李楠老师将数学与园地里的植物相融合,把植物认一认、分一分,让学生习得多种分类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明白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三年级《我们班的田有多大》

李忠宇老师以“我们班的田有多大”这个问题导入,在思辨中找到合适的测量工具。孩子在田地里亲身经历测量、记录、分配土地的过程,让孩子们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四年级《番茄地里的秘密》

姚嘉玲老师让孩子们动手尝试给番茄苗搭架子,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

 

 

 

 

五年级《花生的一生》

在缪思思老师和孩子们的研究课《花生的一生——种花生》中,师生走进田地实地测量,通过计算花生的株距和行距,在劳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年级《粮囤的容积》

丰阳老师带领孩子们去研究粮囤中的数学问题,思考粮囤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状,并想办法求出粮囤的容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PART 2

 

经验分享

 

 

竹行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张艳梅老师以《践行劳动之美 擦亮育人底色》为题向与会人员作了学校“劳动+课程”的经验分享。她详细介绍了学校“金种子”园地科技化的设施设备以及丰富多彩的养植种类,分享了学校近期实践活动的教育心得,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深入关注。

 

 

 

竹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建龙作了题为《项目式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探究》的讲座。基于项目式劳动教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他指出了融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的原因。针对问题,王主任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得到了与会教师的共鸣。

 

最后,南通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劳动研训员杨晓燕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杨主任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这是一次勇敢大胆的创新与实践,五节“原生态数学课”,从传统的教室来到了学校“金种子”园地,从理论知识延伸到生活,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了劳动实践中的数学之美。

 

 

通过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将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技能进行整合,促进不同学科知识有意义地进行关联,加强对已有知识技能的迁移应用,获得显著成效。尤其是以解决现实生活真实问题为目的,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项目中做事,学生学得更深入,探究更深刻。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