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教育动态> 综合新闻> 正文内容

强根基 促均衡——南通开发区奋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点击数:

 

杏坛耕耘春化雨,倾尽丹心育桃李。9月8日-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曹海锋,区党工委委员、社会事业局局长邵平分别走访了区内部分小学,慰问一线教职员工。每到一所学校,都与老师们亲切交流,送上鲜花,表达节日的祝福与慰问。

 

在通大附小,保德林了解了校园建设、学生活动的情况,关切询问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他走进备课组,与老师们亲切交谈,对学校营造的教育教学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高师附小,保德林参观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深入了解了课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对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他指出,高师附小的课程项目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

保德林指出

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精准育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更加自信地成长。要精准把握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助力每一个孩子自信成长、快乐成才。

保德林强调

学校品质提升的关键在于合力育人,要让教育更具力量。学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和社会协同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建立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让教育成为汇聚众智的强大引擎。

保德林要求

学校综合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教育优质均衡,要让教育更具公平性。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每一名学生,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惠及每一个家庭。

 

9月10日下午,区党工委、管委会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曹海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王文圣,区党工委委员、社会事业局局长邵平,相关部门、街道和老洪港主要负责人,区内中小学、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名优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曹海锋指出,近年来,我区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的结果。

他强调,开发区发展机遇无限、大有可为,希望大家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围绕党工委、管委会“1223”跨越发展行动蓝图,开发区教育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找准服务全区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他要求,办“最好”的教育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全区上下要齐心协力、久久为功。要重点支持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建设,强化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导向,完善教师培养激励与保障机制,大力实施全区幼儿园整体提升工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协作、同向发力。

座谈会由党工委委员、社会事业局局长邵平主持。

 

 

会上,天星湖中学党委书记戴继华、小海中学党委书记汤卫、东方中学教育联合体总校长邵海兵、实小集团总校长赵建华、高师附小党总支书记帅宁华、小海小学校长龚梅花、竹行小学校长李小琴畅谈了学校发展的收获与感悟,小海小学老师王磊、实小集团老师于雪梅分享了各自的教育经验与心得,生动展现了我区教师坚守初心使命、共谋教育发展的良好风貌。

近年来,南通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推动建设南通教育发展新高地。

 

集团化办学破局均衡,释放“乘数效应”

首创“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其中实小集团8年实现优质学位供给增长超200%,创造“1+1+1+1+1>5”的治理效能,形成了“新校即名校、老校持续奋进”的良好格局,连续两年获评南通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优质集团”,经验被“中国网”专题刊发,有效破解“择校热”难题。

“115工程”强师赋能,培育“教育领军者”

实施星湖名师“115培养工程”,通过外聘7名高校博导、32名省特级教师组建导师团,搭建“名师工作坊—学科中心组—校本实践”培养闭环,两年来已有1人获评“省模范教师”、1人入选“省教学名师”,近2年全区教师累计获省市一等奖人次再创新高,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成长格局。

数字赋能课堂变革,打造“智慧教育样板”

直面人工智能浪潮,出台《数字化校园建设5年行动方案》,建成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试点区,打造“能达教育智慧联盟”。全区所有学校实现“慧学课堂”全覆盖,实小集团现代化学习中心、高师附小希沃AI课堂、小海小学优化大师评价系统等场景广泛应用,相关实践被《中国教育报》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典型案例推介,1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3 所学校为省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

五育融合特色育人,构建“全面发展生态”

创客教育领跑全省,1所学校获评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学生获省级、国家级信息化赛事奖项百余项,4名小学生获南通市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2所学校获评省“双减”示范创建学校,经验入选全国“双减办”工作简报;体育艺术亮点纷呈,现有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获省U10锦标赛亚军),3所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生艺体竞赛省级获奖年均超300人次。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