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花开三月天,同心掬得满庭芳。为积极探索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深入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3月27日~3月28日,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南通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承办的2024年南通市小学音乐学科“依标施教”暨大单元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星湖校区举行。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陈美华老师,各区县音乐教研员、音乐骨干教师、苏州工业园区骨干老师近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六位老师紧扣新课标,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凭借娴熟的教学技艺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全体老师献上了一场场高水平的教研盛宴。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星湖校区白净老师介绍了《乐动·波尔卡》的设计思路,在听赏活动中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波尔卡舞步和基本伴奏方式为其他波尔卡伴奏,丰富了学生的音乐体验。
如皋市实验小学冒晓燕老师通过展示《乐曲中的动物》,选取作品的音乐形象均为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在欣赏过程中探索不同的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形象,感知音乐能塑造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
如东县宾山小学肖银霞老师阐述了《溯流探源——管弦乐中的民歌曲调》的单元设计思路,通过欣赏同名管弦乐,发现其与民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管弦乐多声部的创作手法赋予蒙古族民歌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星湖校区朱鑫荣老师介绍了《岁月留声——李叔同的学堂乐歌》的大单元设计思路,教学中通过不同演唱形式的深入,让学生在掌握演唱技巧、演唱形式的同时更好地去感受作品的美感与特点。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张晴老师的教学展示《在那东山顶上》,通过学跳藏族舞蹈,引导学生从简单脚步入手,激发创编欲望,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陆韵梅老师的教学展示《北风吹》,采用听辨、分析、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民歌和音乐创作作品的内在联系,知道民歌来源于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教”学有道,“研”续精彩。四位专家以深厚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为众人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他们不仅展示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传递了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激励着每一位在场者继续守望前行。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朱华琴老师的专题讲座《解锁大单元教学 精准施策音乐课堂》,以案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运河之声》大气蓬勃的开篇,直击人心。朱老师认为民歌是音乐文化的基因,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民歌教学需要入情、入心,每一位老师要深挖课程背后的文化,为课程增加“厚度”。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育才校区胡晓丽老师做了《新课标视角下的“唱游”教学新样态》的专题讲座,从“唱游”再认识和游戏巧设计,分享了她对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吴丽娟老师的专题讲座《音乐单元学习 让素养悄然生长》,从项目化学习的视角下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科大概念,学会整合教学内容,让学习内容单元化;要明确学习目标,让设计思路逆向化;要学会从核心内容中概括大观念等。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美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素养导向的音乐课堂转型》的专题讲座,她强调把握素养目标是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我们追求深度学习的课堂,深度学习不是教更难的知识,而是教素养。在单元教学深探索中,结合丰富的案例探寻了整体构建、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评价引领的新思路,体现了“知行合一、学科育人”的理念。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每一次的学习都是成长和蓄力,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前行,带着那份执着与热情,让教学研究向更深处漫溯,真正体现学科育人的教育价值。